S.#IC
lV H}[kit*9
f L}3I(VK 1 /16
6*({ZE 粉蓝色豆娘(英文名:Powder blue damselfly;学名:
Arabicnemis caerulea)。这是一个阿拉伯南部特有的物种,已知分布在也门、阿曼东北部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北部。干旱、人类的开采水资源活动(排水、过度灌溉农作物)以及污染,均威胁着该物种。这个地区与日俱增的人口可能给该物种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在未来十年给淡水资源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NEA(9 图片来源:Robert W. Reimer/UICN
ofu
{g @2>j4Sc
;Ww s;.~
@0mR_\u\
#w
*]`5
T 2 /16
>>nt3q 巨型宝石蜻蜓(英文名:Giant jewel;学名:
Chlorocypha centripunctata)。已知分布在尼日利亚东南部和喀麦隆西南部极少数地区,该物种因森林破坏受到威胁。
rpZ^R}B%*v 图片来源:Kai Schuette/IUCN
"kHQ}#6r Y9K$6lz
j=C o
e_6-+l!f
7P!Hryy 3 /16
%v_w"2x; 基汉西喷雾蟾蜍(英文名:Kihansi Spray Toad;学名:
Nectophrynoides asperginis)。这种蟾蜍于1999年定名,尽管大家都承认这一物种可能已经在野外消失,但在去年的IUCN红色名录上它被评为极危(CriticallyEndangered,简称CR)。今年,它被正式宣布为在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Wild,简称EW)。该物种仅被发现生活在坦桑尼亚乌德宗瓦山的基汉西瀑布周围,该区以前曾有大量基汉西喷雾蟾蜍,种群数量在17000只左右。它的种群数量显示出自然的波动:1999年5月处于一个高点,在2001年和2002年期间下降到较低的数值,然后在2003年6月又重新回到高点,估计总数达20989只。然而,自那时起,种群数量开始急剧下降。
iLyJ7zby 图片来源:Tim Herman/IUCN
A{3?G-]* f'2Ufd|J|
<A_L Zi
yHka7D
64hl0'67y 4 /16
0)?.rthk4S 雷伯氏饰边树蛙(英文名:Rabb's Fringe-limbed Treefrog;学名:
Ecnomiohyla rabborum)。这一最近被定名的树蛙(于2008年定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极危类别。它仅被发现生活在巴拿马中部地区的热带雨林冠层。2006年,有称在该物种的栖息地发现蛙壶菌(学名: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自从壶菌爆发以来,该地区只听到一个个体在鸣叫。虽然雷伯氏饰边树蛙尚未达到濒危水平,但在该物种的栖息范围内,树林正不断让路给豪华度假屋。该物种是几个收集圈养繁殖的努力之一(总共5个个体,包括1个为了该项目而从野外收集回来的雌性个体)。但到目前为止,人工繁殖的尝试还没有产生积极的成果。
)l|/lj 图片来源:Brad Wilson/IUCN
\U0p?wdr: *_aeK~du.
V\ 7O)g
;ZSJ-r
X;hV+|Bo 5 /16
bi^Xdu 班乃巨蜥(英文名:Panay Monitor Lizard;学名:
Varanus mabitang)。菲律宾班乃岛(Panay)特有的物种,这种罕见的物种主要存在于低地热带雨林的大树中。班乃巨蜥以水果为食。因为刀耕火种和伐木作业,低地雨林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威胁着这种蜥蜴的生存。人类也会为果腹而猎杀该物种,而过度猎杀是对剩余种群的一种严重威胁。它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类别(Endangered,简称EN)。
OjUZ-_J 图片来源:Tim Laman/NG/IUCN
!='?+Ysxs has \W\(
is2OJ,
n&51_.@
Q
6^Q Bol 6 /16
'}Tf9L% 班乃巨蜥
=xa:>Vh# 图片来源:Tim Laman/NG/IUCN
|Zn|?#F 7LQLeQvB
Do3g^RD#
sI7<rI.t){
3V,$FS] 7 /16
~Lyy7B9 安第斯山脉的女王(又名“莴氏普亚凤梨”;英文名:Queen of the Andes;学名:
Puya raimondii)。这种植物分布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多亏一个庞大的亚种群,该物种种群数量可能达致80万个个体,而这个亚种群占了这种植物全球总量的大部分。玻利维亚估计在其境内有3万-3.5万株。尽管一棵成熟植株能出产800-1200万粒种子,但该物种在死亡前仅出产一次种子,且历时80年或以上。在传播花粉时,山区恶劣的条件影响传粉昆虫,也可能导致发芽率几乎为零。此外,在不理想的条件下,种子会在几个月后开始失去发芽能力,而且也容易受到立枯病的侵袭。由于这些因素,一棵100岁植株可能根本无法繁殖,在植物学意义上说,它算是白活了。对秘鲁冰川造成实质影响的全球变暖,使该物种的繁殖风险加剧。
?0{8fGM4 图片来源:Antonio Lambe/IUCN
_aR_[ SXA`o<Ma
bw@"MF{
EEU)eltI
+8rGStv 8 / 16
#-0}r 这种饰领蓬腿蜂鸟(英文名:Gorgeted Puffleg;学名:
Eriocnemis isabellae)被列入2009年IUCN红色名录的极危类别。该物种已知分布在哥伦比亚西南部Serranía delPinche地区一个很小的区域中。全球种群数量尚不清楚,不过据推测应该非常少,原因是该地区适合这个物种栖息的地方不足10平方公里。而且由于高山矮曲林栖息地被转换成农业用地和非法的古柯种植园,饰领蓬腿蜂鸟的种群疑似正在萎缩。这种鸟类受到的主要威胁是农业用地的边界不断往原始森林方向推进,造成植被丧失、流域污染和土壤退化。非法古柯种植是一个重大威胁,由于政府的缺席,据报道每年有8.3%潜在的栖息地遭到古柯种植行为的破坏。摄影师:亚历克斯·科尔特斯(Alex Cortes),图片来源: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AZ0BI,TI 图片来源:Alex Cortes/IUCN
g^V4+3v|a' '
\&t3?;
Y\Z.E;
y" (-O%Pe
TT'sO[N[ 9 / 16
f:=y)+@1My 目前,李尔氏金刚鹦鹉(又名“青蓝金刚鹦鹉”;英文名:Lear's Macaw;学名:
Anodorhynchus leari)的数量正在稳步上升中,并且其保护级别在2009年从极危下调为濒危,这有赖于深入细致的保育工作。目前,该物种的种群数量被认为至少在五年间保持超过250只。在其野生种群于1978年被发现之前,该物种至少在150年前通过鸟类贸易为人所识。已知有两个李尔氏金刚鹦鹉群体,分别栖息在巴西的托卡韦利亚(Toca Velha)和塞拉布兰卡(SerraBranca)。狩猎仍然是该物种面临的一个威胁:在1992-1995年间,约有20只李尔氏金刚鹦鹉被捕获并出售给走私者,而在1996年至少有19只被抓走。这种金刚鹦鹉的主要食物供给——西雅棕(英文名:Licuri Palm;学名:
Syagrus coronata),其数量由于放牧而大幅减少,而且目前一场大火便能轻易摧毁该物种种群的大部分食物供给。当棕榈果稀缺时,鸟儿们被迫偶尔到玉米地觅食。人类为果腹而进行的猎杀和成为野生动物交易品,是该物种的潜在威胁。
x/UmpJD+ 图片来源:Andy and Gill Swash/IUCN/PA
h=fzX.dt
OMi_')J
sbxOnwP\
!c;Z<@
J`&*r;""V 10 / 16
J <<Ph 中国的一头双峰驼(英文名:Bactrian Camel;学名:
Camelus bactrianus)。
<|Pw*L$ 图片来源:Keren Su/Corbis
2hlb$N-hk ':}
V*uoGWL]+
y)s+ /Teb
aCq ) hR 11 / 16
.ykCmznf* 2006年9月30日,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戈马市外的维龙加国家公园内,一只濒临灭绝的银背山地大猩猩(SilverbackGorilla)在树林中歇息。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约有380只银背山地大猩猩。黛安·福塞大猩猩国际基金会(Dian Fossey GorillaFund International)正实施一些挽救濒危的山地大猩猩的方案。1967年,黛安·福塞(DianFossey)开始研究这些大猩猩,其中有许多每天被工作人员监测着。它们由于战争威胁、缺乏保护、栖息地丧失、偷猎和疾病等原因而濒临灭绝。目前在维龙加山脉(Virunga Mountains)只有大约600-700只山地大猩猩,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和乌干达所共有。
JD Q7 图片来源:Per-Anders Pettersson/Getty Images
Wsz-#kc\[ !,}F2z?4c
th$?#4SbR
}67lL~L
'Mfn:n+ 12 / 16
{hS9FdWA; 西达莫歌百灵(英文名:Sidamo Lark;学名:
Heteromirafra sidamoensis)是埃塞俄比亚特有的物种,它们的草原栖息地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逐渐丧失和退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实施的火灾扑灭行动加剧了灌木侵蚀草原的态势。逃离旱灾区和部落冲突地区的难民令该区业已密集的人口越发膨胀,游牧正在被长期耕作取代,这已是该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一个坐落在这种鸟儿的分布范围中心的给水站,令牲畜聚集于此,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西达莫歌百灵的干扰、过度放牧和践踏草原的问题。退化的草原一直没有真正复原过来,这可能会引发雌性西达莫歌百灵严重的捕食稚鸟行为,从而令繁殖成功率降为零。持续下降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导致该物种的保护级别在2009年被上调为极危。
sS 5aJ}Qs 图片来源:Greg Davies/BirdLife International/IUCN/PA
XS L*e u9TiEEof3
IQ${2Dpg[
Zn
v3h
-v'|#q 13 / 16
pyW&`(]S 两只金狮绢毛猴(又名“金狮面狨”;英文名:Golden Lion Tamarin;学名:
Leontopithecus rosalia)一起蜷缩在树枝上。该物种原产于里约热内卢南部的热带森林。
vZDM}u 图片来源:Philip Marazzi/Corbis
q;W(;B s/;iZiWK
q_h=O1W
#
s 4v0auK
$jpAnZR- / 14 / 16
7S
+YQ$_ 在2007年5月24日伦敦动物园举办的新展览“克洛热带雨林观景台(The Clore Rainforest Lookout)”上,一只金头狮绢毛猴(又名“金头狮面狨”;英文名:Golden-headed Lion Tamarin;学名:
Leontopithecus chrysomelas)坐在树上。
B4hT(;k (
[VD)DO5 注释:伦敦动物园的“克洛热带雨林观景台『The Clore Rainforest Lookout』”展览由克洛·杜费尔德基金会『Clore Duffield Foundation』提供部分资助。
-^Pn4y]A) )
gPo3jw o$ 图片来源:Peter Macdiarmid/Getty Images
,)S(SnCF cgQ4 JY/
6
aBBTcN%'
?)8OC(B8q
=B+^-2G8 15 / 16
TA2?Ia;@xV 班乃巨蜥(英文名:Panay Monitor Lizard;学名:
Varanus mabitang)。菲律宾班乃岛(Panay)特有的物种,这种罕见的物种主要存在于低地热带雨林的大树中。该物种是一种高度果食性的巨蜥(例如它以水果为食)。因为刀耕火种和伐木作业,低地雨林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威胁着这种蜥蜴的生存。人类也会为果腹而猎杀该物种,而过度猎杀是对剩余种群的一种严重威胁。它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类别。
:`pgdn 图片来源:Tim Laman /IUCN
u%o2BLx 3gUGfedi
6X2~30pdE
5IwQ<V
j>OuNeo@4 16 / 16
B
66-l!xa 马氏蛰丽鱼(英文名:Pungu;学名:
Pungu maclareni)是喀麦隆BarombiMbo湖特有的鱼种,其保护等级被列为极危。它生活在湖边浅水区靠近湖底的水域,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雌鱼在口中孵化鱼卵。受外来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入侵、水质污染、当地森林砍伐导致的淤积、农业灌溉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BarombiMbo湖正处于危险之中,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对马氏蛰丽鱼的威胁。湖泊水位的波动对该种鱼类的繁殖地造成影响。马氏蛰丽鱼还因为水族贸易而被捕捞。
NZP>aV- 图片来源:J. Albering/Fishbase